首页 资讯 正文

记者手记:六十年,“争气台”这样托举中国梦

体育正文 142 0

记者手记:六十年,“争气台”这样托举中国梦

记者手记:六十年,“争气台”这样托举中国梦

新华社成都7月1日电 记者手记:六十年(liùshínián),“争气台(tái)”这样托举中国梦 四川江油龙门山脉深处(shēnchù),松花岭一隅(yìyú),坐落着几台高低错落的大型试验设备。有着“亚洲第一台”字样的石刻矗立在旁(páng),静静诉说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。 这是(shì)我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(tái)(tái)(简称“高空台”)的诞生地。高空台,是在地面模拟航空发动机在空中飞行时的高度、速度和(hé)进气畸变条件的试车台,是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大型试验设施之一。每一款新型航空发动机正式列装(lièzhuāng)交付前,都需要经过高空台的试验,以确保其安全可靠为飞机提供动力保障。 “它打破国外技术封锁,已(yǐ)完成近百型现役(xiànyì)和在研发动机(fādòngjī)的鉴定和科研试验,是我们心中的‘争气台’。”近日,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“国企开放日”上,中国航发涡轮院专职总师(zǒngshī)刘志友的这句话掷地有声。 这是2004年(nián)8月,在松花岭试验基地拍摄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加温炉外景。(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供图(gōngtú)) 1965年,老一辈航发人带着国家期望和民族使命(shǐmìng),从天南海北汇聚四川,在一片荒芜之地(zhīdì)“边(biān)建设、边研究”,不分白天黑夜,逢山凿洞、遇沟架桥,在这片“蜀道难”之地开创“上青天”的事业。 “要抓紧空气动力中心和(hé)高空模拟试车台的建设,如再迟迟不动,将来势必造成大(dà)的被动。”在高空台博物馆,每次看到聂荣臻元帅的号令,中国航发涡轮(wōlún)院职工邓小勇都感慨万千。 “当年参与高空台建设的(de)父亲告诉我,那时条件艰苦,大家喝的是(shì)平通河的水、住的是茅草房(máocǎofáng)、吃的是地瓜藤,夏天炎热如火、冬天寒风刺骨,拿一镐一锹开辟了这块处女地。”邓小勇说。 零起点(língqǐdiǎn)、零基础(jīchǔ)、零经验。在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下,经过30年艰苦奋斗,1995年,高空台终于建成投用,我国一跃成为全球(quánqiú)第五个、亚洲第一个拥有这一大型试验设施的国家。 那段激情(jīqíng)燃烧的岁月,承载新中国的使命与梦想。高空台对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发挥了(le)重要作用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争气台”。 “百折不挠、为国铸剑,是航发人的精神底色,60年来(niánlái)薪火相传、生生不息。”刘志友(liúzhìyǒu)说。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位于松花(sōnghuā)岭的(de)试验基地损毁严重,科研生产被迫中断。航发人快速(kuàisù)响应,1个月后就实现(shíxiàn)地面台的有限恢复。党中央作出异地重建的部署安排后,他们又建设新址,短短几年就建成可满足多类型发动机试验的新基地。 基地易址,精神永传。如今,来到龙门山脉向南(xiàngnán)60公里的绵阳(miányáng)城郊,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高耸的试验厂房,硬件能力与试验水平均达世界(shìjiè)一流。 “老基地(jīdì)在新园区实现新生,年轻一代也接过前辈的接力棒,快速成长。”中国航发(hángfā)涡轮院整机试验(shìyàn)研究部“85后”主试验员侯鑫正说。 2023年6月8日,绵阳城郊试验基地,中国航发涡轮院试验人员正在操作台前(táiqián)进行重点型号长久试车。(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供图(gōngtú)) 侯鑫正所在的团队中(zhōng),“85后”成员占了近(jìn)七成。今年4月,该团队在老专家的指导下,连续奋战了15天,在新基地实现一型发动机关键试验(shìyàn)的一次成功。 “大国重器”何以(héyǐ)铸就?中国梦何以实现? “靠的就是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接续攻坚,凭的正是‘功成不必(bùbì)在我,功成必定(bìdìng)有我’的忘我奉献!” 听到这支年轻(niánqīng)团队的回答,记者的眼前又浮现出“争气台(tái)”的模样。未来,它将继续托举中国梦,飞向辽阔蓝天!
记者手记:六十年,“争气台”这样托举中国梦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